近期,社交平台上关于“上海儿科已经排队”“呼吸道合胞病毒就诊量激增”“孩子住进ICU,家长还签了病危通知书”等话题讨论热度攀升,引发不少家长担忧。现实情况究竟如何?
记者今天采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等多家儿童专科医院获悉,呼吸科、感染科等整体就诊情况平稳,并未出现大规模排队候诊、床位紧张等情况。目前的就诊情况,符合换季时期呼吸道病毒交替流行的规律。
上海市疾控中心明确表示,近期上海流感样病例与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检出占比略有上升,整体疫情态势与全国总体一致。
别被渲染放大的“重症案例”误导,门诊病例大多为轻症
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媒体上不少家长分享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经历时,部分经过渲染放大的“重症案例”容易引发公众焦虑,甚至出现对病毒危害的过度解读。对此,专家特别提醒,家长应科学理性认知病毒特性,避免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目前呼吸道合胞病毒正处于流行期,流行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但家长无需过度焦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告诉记者,从医院接诊数据来看,近期呼吸道合胞病毒相关就诊量未出现显著增多的情况。迄今为止,医院ICU尚未收治过呼吸道合胞病毒重症患儿,患儿经规范治疗后顺利好转或治愈出院。
作为一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在婴幼儿群体中较为普遍,也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常见症状类似流感样症状,年幼婴儿尤其是6月龄以下小婴儿更易发生重症,表现喘息、喘憋、呼吸急促、缺氧等,还会增加儿童期反复喘息发作和哮喘的风险。
“从门诊病例来看,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孩子大多为轻症流感样疾病,不会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即可,一般1周左右痊愈。”曾玫特别提醒,6月龄以内婴儿、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儿童及免疫力较弱的婴幼儿,感染后更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和喘息发作。因此宝宝感冒后咳嗽加剧、气促、喘息、口唇发紫,应及时就医。
同时要避免家庭传播风险。“在我们接诊的患儿中,有的家中外婆、妈妈等也都出现了感染症状。”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黄玉娟告诉记者,呼吸道合胞病毒对于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只不过低龄儿童因免疫力等原因感染后症状更加突出、治疗和康复周期相对更长,因此家庭成员也要在流行期做好防护,“从目前监测情况来看,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
呼吸道传染病步入高发季,宜“提升免疫+科学防护”
不过要注意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季会持续到次年春季接近尾声,随着流行播散,婴幼儿感染风险增加,要警惕重症病例出现,早识别早治疗。
目前,国内尚无获批使用的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和特异性药物,但是,预防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长效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已获批上市使用,可提供特异性被动免疫防护,注射单抗后可快速产生保护效应,在流行季前和流行季完成注射,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和1岁以内婴儿出生后第一个流行季节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尤其是重症感染。
今年,上海进一步扩大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使用管理试点医疗机构范围,在原有7家医疗机构的基础上,新增36家试点单位。有接种意向的家长可通过医院官方App、微信公众号提前了解适配条件、流程及注意事项,为孩子呼吸健康筑牢“防护盾”。
另外,随着气温下降,呼吸道传染病将进入高发季,除呼吸道合胞病毒外,流感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都会逐渐活跃起来,增强孩子自身免疫力是抵御各类呼吸道病原体的核心。
医生建议,坚持母乳喂养、保证充足睡眠、适度接触自然阳光等,都是提升婴幼儿免疫机能的有效方式。同时,家长还需做好日常防护,如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外出时帮孩子规范佩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清洁手部与衣物等,通过“自身免疫+科学防护”的双重举措,助力孩子平稳应对呼吸道疾病流行季。
配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