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今天(10月9日),在第11个“世界安宁疗护日”来临之际,“2025年普陀区世界安宁疗护日”主题活动上传来消息:目前,上海已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专业支撑、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为超大型城市应对老龄化提供范本。
根据国家卫健委对安宁疗护服务的最新要求,普陀区安宁疗护中心积极落实13项新增安宁疗护服务项目的实施,规范住院安宁疗护患者服务路径,组织专家编写《普陀区医疗机构安宁疗护临床路径》,这套科学、规范的本土化临床操作指南在会上正式发布。这是全国第一个安宁疗护临床路径的探索应用。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普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普陀区利群医院(区安宁疗护中心)、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办。
“经多年努力,上海通过建立全域整合式安宁疗护服务网络;以标准为引领,推进安宁疗护规范实施;形成协同化、数字化、社会化的创新服务模式。”市卫健委副主任陆韬宏谈到,在安宁疗护新发展阶段,要聚焦专业技能,着力提升从业机构与人员的服务能力,聚焦理念推广,加强全社会生命教育,还要聚焦区域协作,推进安宁疗护事业蓬勃发展。
自2012年上海将安宁疗护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以来,普陀区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安宁疗护走过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十余年探索之路。2018年普陀区安宁疗护中心设立,并在全国率先构建“1+12”,1家区级安宁疗护中心(利群医院)联动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并创新形成“医、养、护、居、送”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实现安宁疗护服务的综合性和连续性。2019年,上海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全市层面推广安宁疗护的省级城市,“普陀模式”为“上海样板”积累了实践经验。这十三年间,普陀区安宁疗护从单一试点到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推进、医护实施、社会介入、志愿者参与”的五位一体服务模式,普陀的安宁疗护服务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当前,普陀全区安宁疗护床位设置从30张扩展至168张,从业人员达334人。通过定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安宁疗护实务培训、安宁疗护专业质控小组培训等,累计培训万余人次。
自2021年起,普陀区利群医院与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两轮承担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职责,这不仅是对普陀实践成果的认可,也推动全市乃至长三角区域安宁疗护服务的同质化、高质量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安宁疗护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安宁疗护服务质量以及优化医保支付机制以实现服务供需均衡成为重要课题。此次,在市、区卫健委支持下,利群医院受邀加入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将与华西医院共同开展老年安宁疗护关键技术与服务模式的研究,被授予“老年安宁疗护服务示范基地”。
同时,普陀区和华东理工大学联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动态耦合的老年安宁疗护服务供需均衡与医保支付协同优化研究”成功立项。医校双方签署科研合作协议,将以上海为研究场景,深入探讨老年安宁疗护服务供需均衡与医保支付协同优化的关键问题。
10月11日晚,普陀区标志性建筑环球港将为安宁疗护工作者亮灯致敬。
配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