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飞速发展的中国,近二十年来居民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月收入仅为700-800元的时代,跃升至如今多数人月入4000-5000元,甚至有些人月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然而,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却悄然兴起:许多人银行存款不足数万元,却对百万资产不屑一顾,只有千万甚至上亿的财富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根源何在?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财富视角的扭曲:房产的巨大占比。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高达317.9万元,其中房产占比高达77%,其余23%为金融资产。对于拥有价值数百万房产的家庭而言,百万资产自然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我们必须正视一个关键点:这套房产中往往包含着巨额房贷。在房贷未还清之前,这笔资产并非完全属于购房者,其真实财富水平远低于账面数字。
其次,高房价的“财富放大镜”效应。过去十余年,国内房价持续上涨,一线城市一套住宅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一百万元现金,在高房价面前,仅仅够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因此,一百万在高房价的映衬下显得捉襟见肘,但这并不意味着获取百万财富易如反掌。 它更像一面放大镜,将财富差距无限拉大,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
展开剩余61%再次,社会舆论制造的“财富错觉”。部分媒体过度渲染高收入群体和巨额财富,甚至鼓吹“一个亿小目标”等观点,无形中制造了“财富错觉”,误导大众,认为拥有千万甚至上亿资产并非遥不可及。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根据招商银行2021年的数据,存款超过50万元的客户仅占2.12%。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甚至达到50万存款都颇为不易,更遑论百万存款了。
为什么许多人难以积累百万存款呢?这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收入水平的限制。大部分人的月收入在4000-5000元左右。即使夫妻二人,一人负责日常开销,一人全力储蓄,每年最多也仅能存下6万元左右。要积累百万存款,需要近17年的时间,这期间任何意外事件都可能打破这一计划。
其次,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的压力。物价持续上涨,而工资增长却相对有限。房贷、子女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吞噬着大部分收入,使得普通家庭难以有余钱储蓄。特别是高额房贷,每月数千元的还款压力,让许多人捉襟见肘,每月几乎没有剩余资金进行存款。
最终,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许多人存款不足数万元,却对百万资产不屑一顾?答案在于他们将房产作为衡量财富的主要指标。与动辄数百万的房价相比,一百万元确实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我们必须记住,在房贷未还清之前,这套房产并非完全属于购房者,其体现的并非真正的可支配财富。 这反映出一种对财富的认知偏差,以及在高房价时代下,对财富积累的客观难度。
"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配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