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套公式,是一种很好用的捷径。
哪怕没完全弄明白题目背后的原理,只要把数字套进正确的公式里,往往就能得出答案。
除了数学领域,生活中的不少事,也可以通过套公式来完成。
但它并非万能,毕竟公式是死板的。
尤其在喝茶这件事上,若是简单套用方法,很容易出错。
图片
入秋之后,煮茶流行起来了。
对想体验煮茶的茶友,村姑陈向来首推老白茶。
但也有不少茶友来问,既然老白茶能煮,那其他茶叶,是不是也能煮呢?
昨天,就有位茶友特意留言问,岩茶能不能煮、怎么煮才好喝。
岩茶可以煮,但它有自己的脾性,不能用煮老白茶的方式来对待它。
图片
《2》
老白茶适合煮,是因为它的工艺特殊。
白茶的制作工艺,在六大茶类中算是最简单、质朴的,主要就是萎凋和干燥。
这种几乎可以称之为“无为而治”的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的内质与内部酶的活性,为茶叶的陈化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而且,优质白茶,是极度干燥、酥脆的。
含水量极低的特点,也为它后期的陈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如此,白茶拥有了“越陈越香”的特性。
图片
当新白茶慢慢转变成老白茶,它内在的物质也会发生转化。
原本带有刺激性的一些成分,例如茶多酚、咖啡碱等,会逐渐消失,茶性变得温和、稳定。
故而,煮老白茶的时候,不容易煮出明显的苦涩味。
相反,在高温的激发下,老白茶中那些深藏不露的风味物质,还有黄酮类物质等营养物质,会充分地释放到茶汤里。
这些有益物质,能有效帮助我们抗氧化、增强免疫力。
在干燥寒冷的秋冬季节,多煮老白茶,多喝几杯老白茶,既能帮助我们滋润身体,赶走燥气,又有益健康。
可见,老白茶天生就适合煮饮。
图片
《3》
而岩茶,并不适合我们直接拆开拿去煮。
具体原因,请列位看官继续往下看。
我们平时买到的岩茶,大多是用泡袋封装好的,一袋通常是8克或者10克。
这个克重,用容量标准的白瓷盖碗来泡,一次一袋,茶量刚好。
用功夫泡法,能泡出七八冲甚至十多冲滋味丰富的茶汤。
一道一道地品味,我们能从头到尾,完整地感受一泡茶的风味变化。
但如果直接拿来煮,味道就变了。
煮一次茶,根本用不了8克茶叶。
图片
哪怕只放半包,对于煮茶来说,也是严重的超量。
这样煮出来的茶汤,味道会过于浓烈,苦涩难当。
剩下的半包干茶,如果随便用夹子夹一下放起来,也很容易跑气、受潮。
好好的一泡茶,就这么浪费了。
更何况,喝岩茶,尤其是喝优质的岩茶,我们要品的,是它那变化多端的香气和滋味层次。
以及,它那与众不同的“岩韵”。
那种细腻而复杂的风味,只有用白瓷盖碗逐冲冲泡,才能完整地展现出来。
如果直接把干茶扔进壶里一煮了之,茶汤的风味层次就不那么明晰了,实在有些可惜。
图片
《4》
如果茶友们实在想尝一尝煮岩茶的滋味,可以试着煮一下叶底。
这是一个普遍且比较稳妥的做法。
既不会浪费茶叶,又能体验到另一种风味,一举两得。
但,煮叶底也有些小讲究。
首先,要尽量选择火功比较足的岩茶。
火功足的茶,底蕴更扎实,煮出来滋味也更甘润。
尽量避开那些火功不高的轻火茶,容易煮出苦涩味。
另外,像传统的水仙、肉桂这些品种,会比一些高香新品种煮出来更好喝。
图片
其次,要掌握煮叶底的方法。
煮叶底之前,一定要先用盖碗,把这泡茶认认真真地喝到淡。
不要为了煮而煮,要先尽情享受盖碗冲泡带来的,最完整的香气和滋味变化。
直到稍微坐杯,茶汤味道也依旧浅淡的时候,就可以拿去煮了。
煮叶底时,先把已经完全泡淡的叶底倒入煮茶壶,再加入适量的清水。
冷水煮开,叶底中的滋味释放才更充分,浓淡正好。
图片
《5》
煮茶,确实有其独特魅力。
它是一种轻柔的“压榨”,能将茶叶中深藏的最后一丝茶味都榨取出来,汇成一壶饱满甘润的茶汤。
茶泡淡之后再去煮,是一种物尽其用。
然,煮茶虽好,却不能因此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所有茶叶都丢进壶里煮。
每种茶都有各自的特性,不是所有茶叶都适合煮。
就算是煮白茶,也需要专门选老茶来煮。
对于岩茶而言,煮茶,更像是乐曲终了时,梁上留下的一段余音。
是否要品味这段余韵,选择权在各位茶友手中。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